假期防疫工作如何安排?现阶段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如何?春节旅游旺季下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如何开放运营……就上述群众所关心的问题,1月8日,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召开第二十八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冬春季特别是春节假期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部署等。
管控
安排学生分批次 有序离校返校
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水平表示,我省是流出人口大省,春节临近将陆续迎来学生放假潮、务工和经商人员返乡流,以及外地来赣人员旅游高峰期,人员流动、聚集和旅途等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出现,容易引发病毒传播乃至聚集性疫情。
目前,我省高校(含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共有124万余名学生,其中省外学生28万余名。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刘菊娇表示,我省指导各高校科学制定春节寒假及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并要求方案统一报省教育厅审批,由省教育厅统筹错峰放假及开学时间,科学安排学生分批次有序离校返校。
我省还对照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此次疫情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开始成为疫情的爆发地,说明农村已经成为新冠病毒可能的突破口和防疫的薄弱环节。为此我省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列为冬春季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按照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减少旅途风险,加强个人防护、加强乡村管理、加强定点救治的思路,抓紧制定了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防范
接种疫苗后 应坚持戴口罩勤洗手
我省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统一部署,明确了两类重点接种人群。第一类是新冠肺炎感染高风险人群,第二类是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王水平表示,全省摸底调查本轮需要接种人数约为160万人,目前已经采购到货第一批疫苗61万支,还有12万支已发货,实际采购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位。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仍应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并保持社交距离。“一方面疫苗接种人群数量有限,群体免疫屏障尚未有效建立。另一方面,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但没有任何一种疫苗免疫成功率是百分之百的。”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程慧健答记者问时解释道,“我省疫苗接种将逐步、有序、全面铺开到各类人群,力争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建立起整个人群水平的免疫保护力。”
出行
强化客运服务防疫措施减少人员聚集
2021年春运将从1月28日开始,3月8日结束,共计40天。“受疫情影响,今年预计自驾出行人员会较往年更多,我们将做好高速交通流量、区间车速的分析研判,优化路网调度管理。”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丁光明表示,届时将通过各类渠道及时发布公路路况、交通管制等信息,方便群众错峰避峰出行。
我省还将继续强化客运服务防疫措施,严格落实乘客测温、查验健康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提高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频次;开展互联网售票、电子客票服务减少人员聚集和交叉接触;对客运一线服务人员增加测温频次,并推动将客运一线服务人员纳入“应检尽检”范围,开展核酸检测。
文娱
各景区按照最大承载量的75%限流开放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黄小蓉针对春节旅游旺季到来,我省对此出台了哪些调控措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开放运营有怎样的要求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我省将采取“预约、限流、错峰”等措施,对游客出游进行调控。各景区按照最大承载量的75%限流开放。此外,定时做好公共区域、书报刊、电子接触屏等设备设施的消毒清洁工作,加强场馆有效通风换气,配备消毒剂、非接触式体温量测工具等防护设备。
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也按照最大承载量或核定人数的75%限流开放,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多种方式严控接待规模。
提倡
原则上不举办年会等 人群聚集性活动
我省倡导大家非必要不出行,能不离开本地的尽量不离开本地,确需离开的避免前往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尽量减少不必要人群聚集活动,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场所。对于大型现场会议、培训及年会、团拜会等人群聚集性活动,原则上要求不举办。对必须举办的,50人以上活动应当制定防控方案,对不符合疫情防控和安全要求的活动不予批准。提倡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有流感等症状尽量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根据第二十号防控令,我省明确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凡出入相关重点场所和公共场所的人员,必须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测体温、扫健康码,对未佩戴口罩者禁止入内。
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赣返赣人员需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境外国外来赣返赣人员在第一入境点解除隔离抵赣后,继续集中隔离观察7天,在集中隔离第1天、第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的,再居家医学观察7天,在居家观察第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的,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流动,应尽量少组织和参加群体性聚集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