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医疗 教育 房产 数码 食品 汽车

◇ 教育培训

栏目分类:

推进思政教育新作为 展现“铸魂育人”新气象

  来源:客家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1-09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报《下车背老人过马路 暖心举动获点赞》的消息,报道了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17造价05班学生罗礼洋主动下车背老人过马路的善举。

“老人家,我背你过马路”,一句朴实的语言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一个背老人过马路的小小举动,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罗礼洋是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1.3万名在校学生中的一员。一直以来,该校既注重发挥思政课在价值观引导中“领舞”的作用,又努力实现各门课程的“共振”,既注重发挥舆论阵地的“导航”作用,又努力实现榜样标杆“看齐”功能,既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的“孵化”作用,又以文化育人实现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感“共鸣”,展现出“铸魂育人”新气象。

强化课堂教学和课程育人,用好“主渠道”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聚焦课堂教学、拓展实践教学、突破网络教学、探索课程思政、融入校园文化,努力将思政课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金课。

学校引领和协调综合素养课、专业课共同铸魂育人。思政理论课上出新面貌,突出价值引领;综合素质课感受中国自信,突出理想信念;专业课挖掘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突出人文情怀。在此基础上,学校思政课结合专业因材施教,比如在讲授爱国主义教育的案例时,给资环学院、机电学院、财商学院学生分别讲李四光、钱伟长、陈嘉庚等对应专业领域爱国志士的故事;比如在布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业时,要求建筑学院、汽车学院、设计学院同学的作业,可以分别用建筑模型、汽车小制作、绘画动画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结合学校地质专业特色和“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地质三光荣”精神,探究如何实现美丽中国,从而推进地质类专业课程思政化,传承延伸中国梦。

2019年,学校共有2门课程获评为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在全省名列前茅。

加强思想导航和标杆引领,筑牢“主阵地”

近年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加强思想舆论阵地建设,以鲜活的形式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不断扩大提高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官方抖音、QQ空间等新兴媒体的传播力,“两微一抖一空间”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信息传播载体,校园新媒体成为学校引导学生弘扬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的重要渠道。2019年,学校入榜年度高职院校融媒体影响力50强。    学校通过“十佳教师”的评选与宣传,引导教师崇尚学术、为人师表;通过“十佳应用学子”“应用榜样”“自强之星”评选,为在校学生树立标杆,促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积极发挥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作用,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深化实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组织了“红五月革命歌曲大合唱”、“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知识竞答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等文化活动。

以学校红岩大学生艺术团为载体,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交流活动,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制作的快闪作品《我和我的祖国》,历史性地登上中央权威媒体新华社,浏览量高达120万人次,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弘扬红色文化和爱国精神,唱响“主旋律”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利用赣南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从教条式的讲课、僵化的说教活动中跳出来,真正触动学生心灵,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学校积极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的校园文化活动,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活动,营造“崇红尚学”的文化氛围,培养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青春向祖国告白”系列活动中,告白祖国祝福墙上贴满了同学们的心声:“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潮”、“没有国,哪有家”、“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    在“红色家书诵读”活动中,一个个爱党、爱国、爱家的家书故事,让同学们潸然泪下。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我们感悟到了革命先辈的心路情怀,走进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学生管璐璇说。在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观演现场,学生薛家庆说:“在观演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苏区儿女的血脉当中,在今天焕发出了新的时代光彩!”(谢若闲)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