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灵山自古以来便是道、佛二教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道教文化底蕴深厚。提及灵山的道教文化,那不得不提石人殿的“三神之一”,灵山的另一位“神仙”——胡昭。
胡昭,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字孔明、号伏龙,东汉桓帝延熹五年(162年)九月初九日生,著名学者、书法家、医学家、道学家。东汉末年,胡昭拒绝曹操、孙权的征召,携家人南下隐居于灵山北麓的大济村(今望仙乡),将家小安置好以后,便独自到灵山百谷峰(现南峰塘)结庐隐居,白天采药为百姓治病,夜晚修道炼丹,自称“松谷老人”。
图|杨晓明
胡昭隐居期间,其子胡文义在山下凤凰墩(今望仙中学校址)建“望亲台”,每日通过山顶炊烟和灯光观察父亲近况。每逢初一、十五及节日,胡文义登台祭拜,远望父亲修行的百谷峰。传说孙权曾以其子胡文义相胁,迫其出山,后经周瑜劝说作罢。胡昭在灵山活到89岁,无疾而终,乡人认为其得道成仙。胡昭去世后,胡文义辞官寻父遗迹,兄弟三人相聚望亲台。乡人感其孝道,将“望亲台”改名为“望仙台”,并将建台的村庄命名为“望仙”,寓意对仙人的敬仰。
胡昭仙逝后,乡人建祠塑像供奉,称其“灵山神仙”。历代帝王多次册封其为“灵山道教始祖”,如晋武帝封其侄胡超为“胡公真人”,宋宣和帝加封胡超为“玄坛紫桓洞真天师”,进一步强化了胡昭的神仙形象。传说胡昭升仙时山顶霞光四射,谷中祥云环绕,其炼丹遗址“养真岩”“望月岩”等成为道教圣地。
石人殿胡昭碑文|黄文琪
胡昭精通医术,隐居期间为乡民治病解难,药到病除,被奉为“神医”。其侄胡超继承衣钵,传说曾为晋太子治病后腾空而去,进一步神化了胡氏家族的仙道形象。灵山一带流传胡昭采药炼丹、降魔伏虎的神迹,如“神仙靴石”传说(胡昭留下一只靴子于葛路村),以及其修行处南峰塘的“百谷峰绝壁”等自然景观,均被赋予仙人遗迹的象征意义。
图|南峰塘
图|沈由
胡昭对灵山周边一带影响深远,望仙乡、望仙谷、望仙台等地名均源于胡昭的传说,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望仙谷因胡昭隐居而得名,其悬崖建筑、峡谷风光更被附会为“仙人居所”,吸引众多游客探寻仙踪。灵山也因胡昭及道教文化的影响,被道家数列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灵山”,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民间更流传“有求必应”的灵验故事。
图|何先火
图|望仙谷公众号
胡昭在灵山的传说融合了历史人物的事迹、孝道文化、道教信仰及自然景观,形成了独特的神仙文化体系。这些传说不仅塑造了地方文化认同,也为灵山增添了神秘色彩,成为江西上饶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
图| 陈进荣